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東雞冠山日俄戰爭遺址包括東雞冠山北堡壘、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和二龍山堡壘四個景點。 東雞冠山北堡壘是沙俄1898年3月侵占旅順后修建的東部防線中一座重要的功守兼備的堡壘,是日俄戰爭中雙方爭奪的重要戰場之一。
鄭家洼子遺址東距沈陽南站約5公里,南距渾河3公里,整個遺址分布在南北長約1公里的土脊上,面積達7萬平方米。這里已清理墓葬14座,出土大量青銅兵器,其中以青銅短劍為典型遺物。從出土文物和墓葬規模來看,當時階級已形成,狩獵和征伐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出土文物中還有石刀、石斧等石器,壺、碗、罐等陶器。
新樂遺址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一處聚落遺址。遺址分布面積達十七萬八千平方米,中心區域二萬二千五百平方米。自遺址被發現以后,經多次考古發掘,證明在這一地區存在著三種相互疊壓的不同時期的文化堆積層,其中最早的新樂下層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方特點,被定名為“新樂文化”。
華八井是勝利油田以至整個華北油區的第一口發現井。它的鉆探和試油的成功,實現了華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進而引出了華北石油大會戰,從此揭開了華北油區大規模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序幕,是對全中國石油勘探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為相繼發現了勝利、大港、華北、冀東、中原等大油田奠定了基礎,是我國的石油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丁公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鄒平縣苑城鄉丁公村東,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在遺址中發現大量龍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遺物。所采集的文物標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鏟、磨制石斧等石器,還有骨簇、骨針及具有龍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殼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為泥質灰陶,鼓腹,頸部有一弦紋,口徑5.2厘米,腹徑8厘米。還有陶甕殘片,為泥質灰陶。細繩紋并附加堆紋。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境內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卡諾遺址位于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縣,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 卡若遺址發現于1978年,遺址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卡若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瀾滄江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卡若村,1978~1979年發掘。遺址分為早、晚兩期。發現房屋基址28座。
札瑪桑宮殿遺址位于桑耶寺北面山溝十里處一座小山上。約建于公元8世紀初,是藏王赤德祖贊和金城公主的宮殿之一,相傳是赤松德贊的誕生地。據藏文史料記載,赤德祖贊逝世后,札瑪止桑宮被主張興本禁佛的貴族勢力搗毀。后來人們又在遺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廟,廟里供奉赤德祖贊、赤松德贊的塑像以及古老斑駁的紅白檀香樹樹根。
拉加里王宮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于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勢力在歷經薩迦和帕竹政權后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征。現存建筑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紀,現存最高為12米的宮墻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筑藏語稱“甘丹拉孜”,建于15世紀;為拉加里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筑,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筑稱“夏宮”,建于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
象雄王國遺址位于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這里的大片遺址即是象雄都城之所在。象雄遺址,建于山腰,石頭建筑,規模宏大。遺址約有1600多年歷史。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苯教就形成于此時。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并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吊和觀光。